只壓產能不壓產量 霧霾治理或陷入數字游戲
點擊數:1188次
“河北準備在2017年把鋼鐵產能壓縮到2.2億噸。而實際上,2013年河北的鋼鐵產量也不過才1.9億噸。”21日發布的《華北煤問題首輪調研報告》稱,產能與產量,是一個容易被公眾忽視的字眼。如果不壓縮“產量”,而只壓縮“產能”,華北的霧霾治理,就可能陷入數字游戲,仍舊不可能如期實現目標。
調研報告由北京、天津、河北、山東的綠行齊魯,天津綠領,磐石能源與環境研究所,中國空氣觀察河北志愿者小組,北京水源保護基金會自然大學基金等五家環保組織聯合撰寫。
報告發布人之一、自然大學聯合發起人陳立雯告訴《第一財經日報》記者,從2013年8月份起,上述組織便采用數據分析、實地走訪、信息公開申請等方式,對北京、天津、山東、河北的12個城市控煤情況進行調研。
治霾不能成“數字游戲”
報告羅列和對比了大量官方公布的數據,也從這些數據中發現了不少可疑的地方。
陳立雯介紹,比如,發現河北的“鋼鐵產能”在2013年就已達到2.86億噸。而同年鋼鐵產量為1.9億噸。河北提出壓縮6000萬噸鋼鐵產能,準備到2017年,把產能壓縮在2.2億噸左右。
“這問題就出來了,如果只壓縮產能,不壓縮產量,那么到2017年,假如河北仍舊像2013年這樣生產1.9億噸鋼鐵甚至更多,那么,河北的空氣,和現在相比,不會有什么兩樣。”陳立雯說。
陳立雯說,按照中國鋼鐵業當前普遍的水平,煉一噸鋼鐵耗煤應當為700公斤左右。2013年河北生產了1.9億噸的粗鋼,至少需要煤炭1.4億噸。而河北公開的數據稱,2013年鋼鐵業的耗煤為1億噸左右。“那4000萬噸的煤炭是如何消失的呢?它們產生的污染,又如何消散到大氣中呢?”
此外,河北的二氧化硫排放也同樣存在“數字游戲”的可能。河北省公開數據顯示,2012年,河北省能源消費總量高達3.02億噸標準煤,其中煤炭消費2.71億噸,占能源消費總量的89.6%,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近20個百分點。全省由此帶來的氮氧化物、二氧化硫排放量高達176.1萬噸和134.1萬噸,分別居全國第一位和第三位。
陳立雯分析,以2012年河北煤炭消費2.71億噸來計算,假設全部用低硫煤,認定河北所有的煤的含硫率為1%,那么,2.71億噸煤,就含有271萬噸的硫。一噸硫燃燒后會產生兩噸的二氧化硫。那么,河北一年至少排放542萬噸二氧化硫。
調研發現,目前,河北只有火電脫硫比較普及。河北2013年大概發電2100億度,按照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的數據,發一度電需要315克煤左右,也就是一噸煤可發3000度左右。2100億度電,需要耗煤7000萬噸。7000萬噸煤的含硫率也按照1%來計算,就是70萬噸硫,就是140萬噸二氧化硫。
計算結果顯示,電廠的脫硫率平均起來最高也才90%,按100%脫硫計算,那么,542萬噸減去140萬噸,至少還有400萬噸的二氧化硫直接排放到大氣中。“怎么可能才134.1萬噸?”陳立雯說。
如果把這個算法推廣到京津冀魯四省市,那么,另外一個巨大的數字就會出現:這四省市一年可能向大氣排放二氧化硫,至少1000萬噸。
《華北煤問題首輪調研報告》推算:山東和河北一年的真實煤耗量,以官方公布的7億噸左右再加上天津與北京的煤耗量約8000萬噸,四省市的煤耗量將近8億噸。四省市的火電業共耗煤約3億噸,剩下的5億噸,就是尚未脫硫的煤。同樣按照含硫率1%計算,5億噸煤里就含有500萬噸硫。燃燒后形成1000萬噸二氧化硫,直接排放入大氣中。
天津綠領聯合發起人董劍對本報記者說,目前,除火電業的二氧化硫減排相對較好外,鋼鐵業、玻璃業、水泥業的二氧化硫減排尚未真正開始。而居民生活散亂燒用、中小取暖鍋爐,甚至連粉塵都沒有治理,更不要說對氮氧化物、二口惡英、重金屬的防治。
五家環保組織表示,將對京津冀魯四省市的二氧化硫減排真實數據,做更多的核實和監督,避免霧霾治理成為“數字游戲”。